隨著設計業的興起,設計師的創意得到很好體現。LOGO設計也涌現出越來越多的表現手法,這里規納總結出22種構成手法如下:
1. 形象變異
傳統審美觀念的形象在當代已被轉化成“類像”。類像的最大特征是沒有原作,類像不是模仿現實的,而是沒有原本的摹本。例如,《迪斯尼樂園》標志,從“形象”來說,在全球極具知名度的米老鼠是一個十足的“類像”角色,是策劃的最成功和最有影響力最廣泛的角色形象。米老鼠是一個極有表演才能和幽默感的小精靈,是一個處處都收到歡迎和贊美的家伙,兒童們都視其為可愛的朋友,從不懷疑它的“真實身份”!
2. 重拾裝飾
用新的裝飾的細節達到設計上的寬松和舒展,使新的裝飾形式的LOGO設計圖形具有豐富的人文色彩,注重滿足社會大眾對傳統文化的心理需求,開創了裝飾主義的新階段。
3. 真實呈現
這種寫實主義的表現手法,有著濃郁的寫實繪畫意味,意念清晰,通俗易懂,形象表現逼真,栩栩如生、活靈活現,一種“有感而發、有情而抒”的精心刻畫的情景表現有令人身臨其中之感,令人記憶深刻印象難忘。
4. 碎片拼貼
以一種全新的非秩序性的話語結構,以一種更為跳躍的思維方式,形成多種可能的結合與交融,一種蒙太奇的時空結構,呈現一種別具一格的折中風格,一種無風格的平面美,新的感性體驗展現了LOGO設計的魅力。
5. 詩意游戲
注重游戲性,講究參與性,強調對話,提倡一種“流浪漢的思維”,以一種非理性的,散漫的,隨意的,自由嬉皮的態度對待事物,再現了后現代社會中追求表層感官滿足的特性。
6. 重鑄傳統
對傳統做出做出自己的理解、闡釋和重構,選取傳統具有“意味”的部分加以肢解、截取、移植。
7. 隨意構形
表面上看起來是在“胸無成竹”的臨界心態下的偶爾得之的意化圖形,實質上卻是設計師在隨意舒展的心理狀態下“苦心經營”的成果。在視覺心理上給人以舒展、空靈、流動的 美感享受。
8. 荒誕怪異
極為反常的荒誕形象給人一種并不愉悅的滑稽感,讓人們獲得某種自我解嘲、自我寬容的幽默感,以一種全新的眼光認識LOGO設計,獲得一種令人不安的卻是清醒的、亢奮的心理感受。
9. 中心消解
從傳統的中軸對稱的構形形式解放出來,中心與邊緣不再是對立的,中心就是邊緣,邊緣就是中心,你就是我, 我就是你,采用排列組合、分割、撕裂或重心偏移,加強了對立、沖突、邊緣化,成為一種以險制勝的視覺游戲,改變了版面對設計的制約,為LOGO設計提供了無限的創作維度。大膽的運用有限的空間,使標志形象更具張力,從而增強了LOGO的注意力、吸引力和沖擊力。
10. 圖形解構
“解構”是思維模式的突破,思考“中心”的消失,意識的流動。用具象解構抽象或以抽象解構具象,或通過荒誕的具象組合來解釋傳統的敘述,或以隨意堆積來解構條理秩序,或以多邊緣解構中心,或以圖像中的圖像解構現實。
11. 圖像堆集
采用“以多勝少”的設計策略。講究一定形與量的巧妙搭配組合,在設計夠形時可以從圖形的方向、大小、位置、反正、凌亂以及圖形的形態、色彩的變化組合上入手,進行一定體量的控制。
12. 幽默調侃
以生動的情趣、新奇的角度、獨到的任意理;被夸張到漫畫的程度,使其具有喜劇性的特征。
13. 符號組合
把感性的材料提高到、抽象到某種普遍的形式,用人們共同認定的、意義明確的特定符號進行構形。
14. 互悖圖形
自我矛盾,自我沖突所構成的與眾不同的特殊個性。
15. 網點變幻
16. 圖形斷置
在對秩序和非秩序性的破壞中,給人以強烈的破壞和拆卸的視覺印象,產生一種疑惑的懸念感,以抓住人們的視線。
17. 正負相間
18. 無形之形
顛覆了傳統的藝術構形觀念,以一種看似極有自由度的、非理性的、隨意灑脫的態度來處理圖形的架構,強化空間感與流動感。
19. 圖形透疊
將一個或一個以上的圖形“浸入”另一個完整的圖形之中,幾個圖形在同一位置上相遇,共同構成新的視覺圖形。
20. 字圖同構
21. 視覺幻像
通常以直線、曲線、斜線、放射線作等線或差線的不同形式組合,通過系統而精確的形、色變化,構成幾何抽象的及意想不到的視覺圖形。
22. 浪漫艷俗
設計家以一種非理性的、散漫的、隨意的、自由嬉戲的態度對待事物,大量采用各種復雜、色彩鮮艷的圖案、紋樣、肌理,充滿了不切實際的幻想和浪漫的細節,往往流于艷俗,用世俗的美感來嘲弄往日的神圣,一直以來在藝術表現中被放逐的”艷俗“或”惡俗“似乎成了贏得大眾青睞的有效手段,滿足了當代社會中大眾文化追求表層感官滿足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