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對標志設計都不陌生,在經濟信息文化告訴發展的今天,無論是用于公眾和社會活動的公用標志,還是用于商業性質的商標或是有關專利的專用標志,都可謂是無處不在.標志設計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吸收、運用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面對國外各種思潮的沖擊,完全背離傳統是不可取,對西文設計形式盲目接受、生搬硬套,簡單的挪用復制或拼湊那將會喪失本民族文化的低線和個性.林語堂先生有一段話精彩的論述了中西方藝術表現對象的差別,很有味道:“中國藝術的沖動,發源于山水,西洋藝術的沖動,發源于女人”.“西人知人體曲線之美,而不知自然曲線之美;中國人知自然曲線之美,而不知人體曲線之美.”
中國造型藝術多講求哲學.儒、釋、道三家交融互補的文化思想,深刻影響著中國藝術家的生命歷程和藝術創作,尊儒者追求入世,重寫實;而坎坷之士則言佛,超脫塵世,藝術創造具有主動外拓意味,輕執著,重通脫,輕理性,重感性的“天人合一”的“自足”世界,不求形似求神似,追求抽象的意蘊,“頓悟”、“漸修”突破焦點透視和固定光源的明暗造型之法,創造了散點透視和線描塑造形象.作畫大膽取舍,保留最能表現物我精神氣質的形象特征.采用平遠式構圖,留下大塊空白,形成絕妙的空靈感,給欣賞者留下想象與再創造的空間,達到物我兩忘的藝術境界.而西方藝術以入為表現主題,強調再現、求真,吸收科學成就來塑造真實的藝術形象,強調人對客觀自然主宰的地位,往往是審美主體與審美客體處于分裂與對立的關系中,進入“天人相勝”的境界.中西文化之精神沿著各自不同軌跡不斷地延續發展,對人與自然關系問題存在著重大的差異,正因為這樣,才會有五彩繽紛的大千世界.
世界文化的共融性,多元化是建立在各地區、各國家、各民族文化差異性的基礎上的,通過直觀可感的形式傳遞著人的精神力量、意念和情感.近些年來,國內設計界的有識之士對如何繼承民族傳統文化,拓展當代標志設計語匯容量,進行了不懈的理性探討和卓有成效的藝術實踐,他們在各自的設計作品中著重強化了傳統與現代的有機結合,主動向傳統藝術與文化中吸取養料,最終找到了設計的橄攬枝,使其設計的作品定準了坐標..以美國萬寶路香煙為例,在世界知名品牌中,無疑是知名度最高和最具魅力的國際品牌之一.不論你是否吸煙,萬寶路標牌中那個精明強干,飽經風霜,榮鶩不訓的牛仔形象都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牛仔形象是萬寶路的代言人.整個標志以Marlboro字體設計為焦點,形成金字塔型構圖,以原始的紅色為基準,表現出以入為本,并能成就青年入的報復與夢想.紅色塊形成的三角形,寓意世界的頂峰,與“Marlboro”文字相映襯,更有一種挑戰極限,完善自我的精神.從標志整體來看,形成長方形,使人感覺到美好家園的大鄉村景色,耳邊不時的縈繞起那甜美動人的鄉村音樂,迎合了人們的情感和精神的需要,令人感到親切與美好,從而使它能有億萬的擁護者.其力量是理性的語言永遠都無法比擬的.整個標志運用以小見大的藝術處理手法,以簡練而精巧的設計帶給人豐富的想象,并賦予品牌無限的生命力.更好、更有效傳達了商品視覺信息,體現行業特征,展示企業文化風貌,在溝通人類思想情感,交流文化方面起到積極作用.
在中國文化的背景中,“中國印.舞動的北京”奧運會會徽可謂是為我們提供了很多可以作為借鑒的范例,以中國印為載體,極具東方文化特色,在設計領域中可謂獨樹一幟,蘊含著四項含義:其一是中國特點、北京特點與奧林匹克運動元素的結合,以印章為主體表現形式,將中國傳統的印章和書法等藝術形式與運動特征結合起來,經過藝術夸張變形的設計手法,巧妙地幻化成一個向前奔跑、舞動著迎接勝利的運動人形,人的造型同時形似現代“京”字的神韻,蘊含濃重的中國韻味.
標志文化內涵的反映,要求北京標志設計必須找到最恰當的表現語言,表達出該標志的功用,不能只是對信息做一些簡單的圖解和詮釋,應該善于對具象事物加以抽象升華,對抽象事物進行具象的表現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