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每時每刻都會出現最新的潮流資訊,正因如此,那些原本就稀珍的有標志性的古典文化和民間文化更是瀕臨消失的境地,人們似乎也己經意識到它們的魅力和重要性,對其進行適當的保護.產品標志設計的意義也是為了不讓企業、產品消失于人海商海中,起到標志性的作用.
隨著工業現代化的車輪飛速前行,文化傳承依舊像陽光一般滋潤著皖北大地,敢為人先的皖北人也創造出了眾多令人神往的傳奇.皖北的歷史文化深厚而悠久,它是道家文化的起源地,老子和莊子的故鄉、它目睹戰國的紛亂,孕育了一代裊雄曹操,在這里還有傳承多年的阜陽剪紙和鳳陽花鼓等民間文化,也有自古被譽為中華瑰寶的靈璧石.
皖北的歷史文化資源令人艷羨,其歷史遺存星羅棋布,但由于種種原因,皖北的文化沒有得到很好的宣揚和保護.皖北文化的發展和保護至關重要,它關系著安徽歷史文化的發展,中國民間非物質文化的保護和傳承等.
該景觀區的規劃設計,首先,可以讓人們更加具體詳細地了解皖北文化,感受皖北文化的魅力.其次,皖北文化景觀區的標志設計也對安徽皖北地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起了很大的保護作用.最后,景觀區的規劃標志設計可以極大地改善合肥西北蜀山地區的環境質量以及周邊居民的生活質量.其獨特的選址,可以加強合肥東西景觀旅游區的聯系,使其發展成為系統的旅游區,從而帶動合肥整體旅游業的發展.
皖北文化中的一大亮點就是道家文化,它是老莊故里,傳承了幾千年的道家文化就是在這里形成的.所以景觀區的整體布局與區域劃分中都貫穿了道家文化的思想.方案的整體布局在功能區分的基礎上,遵循了道家文化的五行學說,五行之中,相生相克,這也正對應了皖北悠久的文化歷史.
從普遍意義上來講看,景觀場所通常包含著動區、靜區、動靜結合區、后勤管理區域和入日區域等五大類功能區域.此次標志設計的皖北文化景觀區共有兩個入口,兩個中心,五大恃色景區.
中國四個封建王朝的“太祖”,三國魏太祖曹操、五代十國時吳太祖楊行密、后梁太祖朱溫和明太祖朱元璋均出自安徽,叱咤風云的著名將領、名滿天下的文化才俊,更是如銀河星座數不勝數.帝王將相主要是由利用花卉、雕塑、節點廣場等景觀元素所以構成的一個園區,皖北文化的文物古跡,歷史人物介紹將在這個園的歷史博物館中看到.
阜陽剪紙多以民間題材為主,情趣豐富,裝飾味重,兼有南北剪紙的藝術特色,即粗獷之中蘊纖巧,質樸之中見秀麗,剛柔兼備,情趣醇和.在景園的標志設計中,提取阜陽剪紙“漏”和“透”的特點,將其作為游廊的墻面,這種做法,不僅在景觀中可以起到一定的隔景作用,還可以讓人們在行進休憩的過程中感受剪紙給大家帶來的快樂,其長廊上的剪紙布局以歷史發展的形式作為布局,讓人們共同見證阜陽剪紙的發展.
“佳釀千年傳魏井,濃香萬里發湯都”,這句話來形容古并酒香一點都不為過.在景觀標志設計的方案中,由于方案的地形特別,所以地區內的水都是自東向西流入蜀山湖中.在區域靠東的位子有幾個大大小小不一的天然小水塘,但由于位置較高,難免會給人一種地上河的感覺,方案中的生態自然思想貫穿整個方案,因此標志設計將因地制宜,把小各個小的水區聯系起來,利用地區本身的高低落差,將其標志設計成大小不一而又互相聯系的小瀑布.這樣一來就做到了雖由人做,宛自天開.在園區里有小酒肆加以點綴,恰如其分地詮釋了安徽皖北悠久的酒文化.
鳳陽花鼓,又稱雙條鼓,流行于明清時期,最初表現形式為姑嫂二人,一人擊鼓,一人擊鑼,口唱小調,鼓鑼間敲.鳳陽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故鄉,其中鳳陽人的絕活——鳳陽花鼓,這是鳳陽民間獨有的傳統藝術,在全國都很有影響.此處景觀區為此次方案中的動區,主要以娛樂和休閑為主,讓人們在觀賞皖北那些珍貴的非物質遺產文化的同時了解皖北.
靈璧石是我國傳統的觀賞石之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作為貢品了,現在更是與英石、太湖石、昆石一起被譽為“中國四大奇石”并居首位,堪稱是中華瑰寶.此處標志設計靈感來源于日式景觀中的枯山水,此處主要以山石為主材,加以適當的擺設,形成一種近似于迷宮的石谷感覺.而迷宮的盡頭就是靈璧石的展覽館,園中在配以休閑區域,讓人們在領略旅游玩樂的同時了解皖北.
皖北文化多是由各個地方的文化特色構成的,并沒有整體的框架,顯得分散.皖北文化景觀的規劃混色機會目的是讓人們更加深入地了解徽州文化,給人們一個不一樣的徽州,并且使許多徽州特色文化以旅游的形式傳承下去.一個標新立異的產品北京標志設計也許會讓大眾對公司有一個不一樣的認識,從而促進公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