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西方符號學相似與理異
1.中西方符號學的相似
“言者之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對于語盲的符號性質,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便已出現,而中國,作為一個擁有著五干年歷史文化傳承的國家,其符號學的發展歷史,更是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時期,西方符號學的發展歷史則可追以追溯到同時期的古希臘。
中西方的符號學發展是有相似之處的。比如對于象的概念,《周易》曾說:“言不盡意,圣人立象以盡意。”王弼在《周易略例·明象》中,以老莊解易說:“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盡意莫若象,盡象莫若言。……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而西方的研究,康德在其《崇高的分析》文中說:“審美的意象是指想象力所形成的一種形象顯現,它能引人想到很多的東西,卻又不可能由任何明確的思想或概念把它充分表達出來,因此沒有語言能完全適合它,把它變成可理解的。”他也認為象可以把不可以眼見的事物的理性概念(終極,永恒等)翻譯成可以去理解去想象認知的概念,一種可以利用感官去感知的概念。同時,由于文化、地域等因素差異,中西方在符號學的發展研究也存在著一定的不同。
中國傳統文化中對 “象”有著很多方面的詮釋,在《周易》中,更是一個重要的用語,八卦乾、兌、震、龔、坤、良、離、坎分別對應著八種現象夭、地、日、月、風、雷、山、澤。《周易》不僅僅是一神裝飾意義或者象征意義的符號,更多地是一種對整個宇宙的探索扣觀察。中國的傳統文化認為,這不僅僅是對理想世界、虛擬精神體的一種形象化,更是一種類科學的數理推演。而西方文化中,如基督教十字架更多的是一種精神體的具象化,是一種象征意義,如直線表示神與人之間的聯合,橫線則代表人與人之間的團契。
在傳統產品VI設計的圖案上,中國的設計也獨具特色。比如中國青花瓷中的荔技桂圓核桃的圖形,由于其果實皆為圓形,與“元”諧音,這樣三樣圖形寄寓了連中三元的含義,即古時科舉考試中的鄉、會、殿三試的頭名。再如竹梅雙喜,比喻青梅竹馬,李白有詩云:“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寓意為夫妻恩愛,幸福美滿的意思。這些傳統圖案具有強烈的民族文化特色、通過約定俗成的,被廣眾所認可的形式來傳達所指之意,西方也同樣有這樣的傳統圖案設計。比如源于古希臘的花語,神話中愛神出生創造了玫瑰的故事,賦予了玫瑰愛情的寓意,之后,隨看著花語的廣泛傳播被大眾認可,信箋、賀卡等的設計,這些花卉的圖案就成為了一種符號。
2.中西方符號學的差異
除了文化背景不同,中西方符號學的差異,很大程度上緣于中西方傳統哲學思想的不同,中國傳統主流哲學是樸素的唯物主義論,認為世界的本源是物質、是天、是道等如周易中的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在一些詩歌和符號的創作設計中的“意”,也更多地是去表達追求一個主觀上認為是客觀存在的本源與人之間的和諧統一,如天人合一的理念,所以中國很多傳統的詩歌和設計中意愿去追求曹一種空靈、廣闊的憊境。這些與西方傳統的主流哲學一一唯心主義哲學是不同的。像亞里士多德提出的客觀精伸,康德提出的主觀精神學說,把世界的本源歸于慧識。對世界認知的不同,也導致了在設計理念,表達方式中的不同。
除此之外,中國的傳統設計受封建仕會的倫理觀、價值觀、等級觀影響頗深,例如,《禮記》記載:“天子之堂九尺,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天子、諸侯臺門,此以高為貴也。”屋室的門釘設計中與有此類說法十皇家為豎九橫九.王府為豎七橫七,親王豎七橫九,再往下就是五五之數。在中國古建筑的岔脊上,都裝飾有一些小獸,這些小獸排列有著嚴格的規定,按照建筑等級的高低而有數量的不同,最多的是故宮主殿太和殿上的裝飾,這在中國宮殿建筑史上是獨一無二的,顯示了至高無上的重要地位。在其他古建筑上一般最多使用九個走獸。這里有嚴格的不可逾越的等級界限,只有金奎寶殿才能十樣齊全,這些作為裝飾意義的VI設計也是一種顯示身份的象征符號。
二、符號學在VI設計上的應用
符號作為信息的載體,是VI設計的對象,設計品以顏色、材質、結構、造型等為媒介,向人民傳達一定的信息。產品語言也是多層次的,第一個是感覺層次,第二個是知覺層次,第三個是情感層次,第四個是觀念和修辭層次,設計者通過設計產品語言來向使用者進一步傳達產品的內涵。比如巴黎埃菲爾鐵塔,塔身使用現代建筑材料一戒岡鐵,采用交互式結
構設計,它的建立向人們展示的是科學技術發展的成果,構思起初反映了建筑領域對工業材料的運用,后來因為為廣播發射裝置建造的紀念碑式鐵塔而得到承認,而現在埃菲爾鐵塔逐步變為巴黎乃至法國的標志。蘭博基尼的車標為一頭金色的牛,里欲發動進攻的姿態,通過牛這樣一個具象圖案符號。來表達不甘示弱、勇于拼搏斗爭的企業文化。同時也體現了公司產品大功率、高速的特點。這些VI設計,運用具象的設計形象作為信息的載體,從多個層次來傳達設計者的思想。
符號學的運用隨著設計發展也在不斷發展,后現代生義中也有著對符號學的豐富運用,通過隱喻、反諷、象征等設計手段,來表達設計者的思想二悉尼歌劇院,20世紀最具有特色的建筑之一,其特有的帆造型,加上悉尼港灣大橋,與周圍的環境和諧統一起來,現在悉尼歌劇院本身也成為了澳大利亞的標志。
三、總結
總的來說,符號學在設計中的應用,我認為應該多層次的,從產品物質、功能、文化、人機特性多個特征考慮出發,將高辨識度的、被廣泛承認理解的圖像、設計元素進行藝術加工,達到信息傳遞的作用。
符號學的發展,我認為可以和設計事理學很好地結合起來,將使用需要具象化,把產品的實用意義作為所指的考慮。比如汽車北京VI設計中,追求速度感、操作感、現代舒適便捷生活,那在設計中,可以把這些元索符號化加入到廣告或者產品的設計中。用符號來隱喻產品的功能,來象征使用者追求產品背后追求的生活方式,而不是設計產品。同時要保持符號的辨
識度,可以清楚地將設計用意傳達給消費者。